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
    A: 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利在国会
    B: 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
    C: 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
    D: 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据材料一分析,“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以此理论美国确立的原则是(    )
    A: 民主共和
    B: 权力制衡
    C: 议会主权
    D: 责任内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2月)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
    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 5.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这场彻底的革命)必然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作者在这里反思了(    )
    A: 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B: 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C: 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D: 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长丰县双凤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分科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制衡”。政治制度的“制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制衡”的,这种“制衡”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随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其目的是(    )
    A: 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 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 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 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有何不同,并概括它们颁布的政治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美殖民地,议会是在殖民过程中由各个殖民点(城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议会议员首先是他那个地区的人民选到议会里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某种更广泛利益的独自思考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是现实地选举了代表,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现实代表制”。

    ——摘编自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

    材料二: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议会组成的特点。材料中的“现实代表制”反映了什么问题?
    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