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法案中规定工人有权参加工会并同资方集体谈判劳动条件。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这个法案违反宪法。如果罗斯福要保留被判违宪的法案中的主要东西,他可以(    )

    A:   解除大法官的职务
    B: 令国会复议,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
    C: 避开法律程序,用行政手段实施
    D: 搞出新的法案作为代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西师范大学附中、九江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卷
  • 2. 美国第八任总统(1837-1841年在任)马丁•范布伦认为,1787年制宪“是一次英雄式的,但乱法的行动”。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1787宪法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制定的,不合法、
    B: 马丁·范布伦赞赏制宪会议的创新勇气
    C: 1787宪法以新的内容否定了此前的《邦联条例》
    D: 宪法导致美国政体革命性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3.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代议制民主
    B: 联邦制机制
    C: 总统制政体
    D: 两党制特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

    A: 总统主持的内阁
    B: 联邦最高法院
    C: 联邦参议院
    D: 两党制政党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北老河口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载:“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    )

    A: 肯定英国政治制度的优点
    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开始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
    D: 传统夏夷观念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四川省资阳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6. “显而易见,战争给美国经济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变化。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利坚贸易一直依赖不列颠帝国体制,战后人们突然发现一切必须依靠自己,经济活动也不再有大不列颠海军保护。”该“战争”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墨战争
    C: 美国南北战争
    D: 美西战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 7.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凡根据一州的法律应在该州服兵役或劳役者逃往他州时,不得因该州的任何法律和条例解除其该项兵役或劳役,而应因服役州的要求将其人发还。”这反映出美国宪法(    )

    A:   含有天赋人权的思想
    B: 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C: 违背民主自由的原则
    D: 确认各州的主权独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8.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从理论上而言,建国之初的是美国并不宜推行强调权力制衡的宪政体制,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似乎面临较民国初中国的更多不确定因素。……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 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雄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录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目临时约法)》 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在推行宪政方面“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9.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

    A: 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 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 分权是历史发展无奈的选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河南商丘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10. 杰斐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 众议院议员的产生
    B: 选民资格的确立
    C: 大法官的终身制
    D: 三权分立的建构原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北松滋二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