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表格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

    类别

    天子的王城

    诸侯的国都

    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

    九雉(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向道路宽度

    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

    宽七轨

    宽五轨

    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 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枋(bē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
    A: 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 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 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 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
    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 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
    A: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公元前六世纪末,鲁国的三位国相掌控国家大势,其家城墙超出周朝的规格,鲁定公带军队去“堕三都”,但没成功。晋献公时为保太子位,不许群公子住国内,晋国没有了“公族”,而代替公族的卿族兴起。此后大权长期为卿族掌握,晋后来被赵、韩、魏三家所分。这两件事一定程度上(   )
    A: 说明了分封制度弊端初显
    B: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 表明了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D: 反映了新兴势力的上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
    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 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材料主要说明(   )
    A: 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 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C: 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 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公是周武王姬发之弟。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武王在周公等人的帮助下灭商建周。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幼小,周公辅之。平定“三监叛乱”,册封天下诸侯,并制定礼乐制度,谋划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即还政于成王。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国家之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顺利发展之时,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摘编自陈春保《周公形象的塑造与早期儒家话语的建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的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公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模拟考试(一)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