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汉语的称谓语作为词语使用时,常有词语连用的习惯,如“祖孙”、“父女”、“君臣”、“师徒”、“父母”、“弟妹”等。这种词语的成分尽管都有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这种称谓语的结构排列体现了
    ①原始民主②宗法观念③等级差别④男尊女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 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B: 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C: 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D: 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 中央集权制度
    B: 分封制
    C: 封建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B: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C: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A: 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
    B: 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C: 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
    D: 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先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形成的许多制度都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同学对于先秦政治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禹开创了我国的世袭制首领产生制度
    B: 夏朝是部族国家
    C: 西周是疆域国家
    D: 春秋战国是诸侯混战时期,没有周天子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的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 都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长官产生方式不同
    C: 都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河南安阳将投20亿巨资打造“殷墟大遗址公园”。下面关于商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C: 地方封侯和伯,主体为王室
    D: 中央设有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