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今中外,各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指出材料一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图3体现了美国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之处。简析图4与图3所示政体的本质区别。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材料三、四分别出自法国和德国的哪部政治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文献颁布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请你谈谈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3.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4. 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材料二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

    时段

    人民统治

    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民选领袖

    君主

    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


    材料三 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违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依据材料,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阅读材料二,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 “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5.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官名。《史记·孟尝君列传》说:“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御)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

    材料二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规定国王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军队必须经过议会的同意,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会议。

    两院制是英国议会的一个传统。英国议会在14世纪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各地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英国议会早期出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两派互相攻讦,又发展出谁在议会下院占多数谁就有权组阁执政的制度。一个党派能否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关键在于它能否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而它在政治上(包括在议会中)的实际作为如何又将是它能否取信于民的关键。

    1679年,英国议会还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在逮捕人之前应先公布他的罪状,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刻依法审讯。1695年,英国永久性地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由此从法律上保障了言论出版自由。

    材料三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的发展具有扩张性,殖民者的东来是为了推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财富,扩大市场。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西方殖民者往往采取卑劣的手段,或用暴力,或者强迫被侵略国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伴随着这一进程的是西方殖民统治对东方社会的改造作用。为了开拓市场,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在被侵略国家投资办工业和交通、电讯事业,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带到被侵略国家,使这些国家产生了工厂、铁路,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西方殖民者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材料四 在南京城盐仓桥广场西北矗立着一座建筑,曾是江南水师学堂和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旧址。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在这里建立了江南水师学堂,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学堂分驾驶、管轮两科,学堂造就人才颇多。1912年,改为海军军官学校,1915年改为海军雷电学校,学习新式鱼雷技术和无线电技术。1917年更名为海军鱼雷枪炮学校。1927年学堂停办。

    1928年12月,国民政府在行政院军政部下设立了海军署,1929年4月,扩充为海军部,增建楼房,添增设备。1937年11月,海军部机关迁至武汉,改设海军总司令部,1939年1月西迁重庆。1946年迁回南京,在此设立了海军处,后组建海军总司令部,负责海军人才的培养。?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在此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学校,1950年12月扩建为海军联合学校。1970年至今,这里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舰船研究院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岁月流逝,现在这里已不见当时水师学堂的高桅杆,也失去了昔日海军部的森严,惟独高大拱门上方依稀可见“海军部”三个字和两只石狮,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介绍“御史”这一官职职能的变化,简要评价其作用。

    英国革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阅读材料二,从王权、议会和个人权利几方面概括这种变化的表现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19世纪中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史实为例进行解读。

    阅读材料四,为上述南洋水师学堂和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旧址演变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6.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今的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借鉴不同的人类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中国政治传统、雅典民主的特点。

    材料三中认为英国光荣革命是“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结合英国相关史实从制度创新角度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史实驳斥“美国民主制度对中国近代意义不大”这一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  

    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
  • 8.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乙:在共和国时期,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古罗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平民权益的法律,如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  

    ——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丙:他们还一并整理了近代中西两部不同时期的法律文献,如下:  

    结论:①法律的制定能够调解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发展。②法律作为一种文明,具有传递性。  

    据材料甲、乙及所学知识,说明结论①。

    据材料丙的已有内容和结论②,补充完善材料丙。

    你从本兴趣小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史学方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自变法以来,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始皇沿着成例,每灭一国,便分置若干郡。……既吞并了六国,秦遂成为一个纯粹郡县式的大帝国。于是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狱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的,是1620年的“五月花事件”。经过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就是《五月花公约》,它是一个民主集体的雏形,大家共同服从于某些条例、某些规则,然后选出一个人来管事。这样就开始了在这块大陆上的生存和开发。……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成为“郡县式的大帝国”与美国举行“联邦制宪法会议”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帝国”与“美国”政治制度在建立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及本质区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
  •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今中外,各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指出材料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图3体现了美国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1.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复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