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即在)    , 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才(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皇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  )

    A: 太尉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廷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里第一次“革命”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
    C: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 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C: 县的面积比郡大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 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 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 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长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

    A: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 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最符合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 创立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