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为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 “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
    C: 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 民贵君轻
    B: 以法治国
    C: 皇权至上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寓封建于郡县之中”的分权主张
    B: 主张将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C: 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
    D: 提出了君臣平等的民主启蒙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 “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 “郡县制”与“ 元首制”
    C: “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 “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 中央集权制完善
    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 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 议会制初步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有“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 使之参预国家政治”的制度。该制度始于(   )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