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学者田德全指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四百多年里,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公有制占主导到私有制占主导,从小土地所有制到大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土地制度的变化成为新贵阶层兴起、骑士阶层壮大、奴隶数量剧增、阶级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由此导致阶级矛盾复杂,政党斗争激烈。这一论述说明了罗马(   )
    A: 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因素
    B: 共和时期的政体本质上属于君主专制
    C: 基督教会形成的历史原因
    D: 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2. 公元前447年起,雅典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正门、赫淮斯托斯神庙及附属塑像、浮雕等公共建筑。这一举措有助于(   )
    A: 巩固雅典贵族的统治地位
    B: 提高雅典民众的道德素质
    C: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提升雅典在国际上的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3. 在古代雅典,尚未成年的男孩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参加各类宗教仪式、节日庆典,而且也被默许跟随大人旁听法庭的审判。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 公民参政意识得到强化
    B: 司法审判体现民主原则
    C: 集体意识渗透社会生活
    D: 人文精神冲击宗教迷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4. 柏拉图指出:“一个民主的城邦由于渴望自由,有可能让一些坏分子当上了领导人,受他们的欺骗。如果正派的领导人想要稍加约束,这个社会就要起来指控他们,叫他们寡头分子,要求惩办他们。”柏拉图意在(   )
    A: 强调城邦公共利益至上
    B: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
    C: 批评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 限制政治寡头的权力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 5. 古罗马贵族之间存在竞争现象。公元前4世纪,贵族们通过凯旋仪式、用战利品供奉神庙以及向士兵分发战利品等方式来提高家族的威望;公元前2世纪,许多贵族通过建造市政设施、在政治家族的公共葬礼上演说等方式来证明自身的功绩。这反映了(   )
    A: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B: 罗马帝国版图的拓展
    C: 罗马成文法的影响
    D: 城邦政治体制的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6. 随着希腊民主制度的瓦解,社会危机骤起,“立贤者为王”的寡头制度代替了被人们唾弃的、虚假的民主制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了苏格拉底这样划时代的人物。由此看来,这种变化是希腊(   )
    A: 民主制度瓦解的结果
    B: 社会矛盾缓解的结果
    C: 社会制度变化的结果
    D: 寡头制度建立的产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雅典出生的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他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与色诺芬几乎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托名色诺芬进行创作的“伪色诺芬”,他不但著述颇丰,且颐有见地。伪色诺芬并在公元前430年前后撰写的《雅典人政制》是其代表作。伪色诺芬确信控制海洋与民主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雅典的政治态度,从贵族派首领主导的“亲陆军”,转变为平民派首领王工的”亲海军”,这正是因伯里克利的军事指挥而带来的巨大改变。雅典扩充海军,看上去欢中个军种的势力,实际却是一种政治力量的扩充。伪色诺芬也看到了海权相对陆权的战略优势:海权比陆权更容易组织军事战役,阻碍敌人的贸易会,防止敌人联盟。然而伪色诺芬不相信海上霸权能与正派统治相一致,并称其为僭政。柏拉图在这方面也提出:一个以和平为目标的城邦,不应当屈从于海洋的诱惑.港口的贸易会“滋生灵魂的诡诈和不信任,开可这一个社会内部相互不信任。 彼此不能友好相处”。

    ——摘编自梁二平《伪色诺芬:海上霸权是僭政,放弃更危险》

    根据材料,概括伪色诺芬对雅典政治制度的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伪色诺芬对雅典政治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二模考试试卷
  • 8. 雅典梭伦改革期间,颁行“中立者有罪”的法条,即如果雅典内部发生动乱,任何人都必须挺身而出去反对动乱,若保持中立则被剥夺公民资格乃至受到审判和惩处。这一法律条款旨在(    )
    A: 为民主扩大社会基础
    B: 保持城邦政治的稳定
    C: 缓解贵族和平民矛盾
    D: 增强城邦法律的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2022届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预测(二模)试卷
  • 9. 雅典公民对于政治事件的表决常常在政治领袖演说之后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领袖总是试图运用演说术说服民众接受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提议。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 少数人的民主
    B: 城邦至上
    C: 多数人的暴政
    D: 主权在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是“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材料三:1949~1956年,“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她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七年间中国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坦然,世界为之侧目,昭示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新的复苏。

    ——摘编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的治理思想。
    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外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