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
    A: 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 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 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雅典城邦的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与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可见,两国公民大会的相同点在于(    )
    A: 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 都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
    C: 均符合柏拉图理想国模式
    D: 决策均不受到任何制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中,当苏格拉底的门徒把世界地图拿给老农斯特瑞普西阿德斯,指给后者雅典所在的位置时,老农表示不信,“因为我没有看见陪审员坐在那儿”。这一情节说明(    )
    A: 雅典公民与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B: 陪审法庭广泛存在于雅典社会
    C: 陪审法庭体现了财产等级制度
    D: 国家公职人员均由陪审员产生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指出古希腊城邦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因此城邦需要“契约”,城邦中议事、行政、审判都以法律为依据,而古代中国则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优于中国古代政制
    B: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C: 古希腊城邦与中国古代王朝有着不同的政治运作方式
    D: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大理新世纪中学2021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1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5. 在古代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表明在雅典城邦(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公民权利受到约束
    C: 法律具有神圣地位
    D: 民主制带形式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大联考试卷
  • 6. 古代雅典,执政者在阵亡将士的葬礼演说时,往往通过一系列非历史的方法,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该项活动旨在(   )
    A: 保护公民个人自由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培育为政者的素养
    D: 塑造城邦认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四次模拟试卷
  • 7. 学者芬利在谈到陶片放逐法时说,共同体将一个人的身体迁移且有效地阻止了他与其同胞思想上的交流。该学者意在说明陶片放逐法(    )
    A: 利于捍卫城邦公共意志
    B: 淡化了雅典的民族情感
    C: 易产生少数人暴政现象
    D: 摧残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五县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8. 在此前贵族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一方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没收财产后驱逐出境。而陶片放逐法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温和而适当的手段,将少数反对派赶出雅典;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严重影响反对派的家庭和财产。材料意在强调陶片放逐法(    )
    A: 有利于城邦政治的稳定
    B: 能避免僭主政治的出现
    C: 保证了公民参政的权利
    D: 确保了公民政治的效率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道扬镳。在这一时期,中国仍沿着远古时代建立的基础演化,历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而西方则沿着一条与远古时代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行,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第一次趋异的漫长时期,为中西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第二次彻底趋异的开始,这个趋异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西方进入一个复兴经济的趋同期。

    ——摘编自彼得·诺兰《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发展中的“趋同”或“趋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1月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试卷
  • 10. 在雅典,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制作人。而且,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尼亚人》就表达了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态度。雅典的这些做法(    )
    A: 奠定了公民政治的基础
    B: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征 
    C: 增强了城邦的公民意识
    D: 拓展了民众的文化空间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模拟调研卷(五)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