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15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1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 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 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
  • 1.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有人设计如图实验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B是Mg(OH)2 , 试剂X为盐酸
    B: 操作Ⅰ和操作Ⅲ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
    C: 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 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 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
    B: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C: 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D: 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 1.

    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
  • 1.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废报纸
    B: 废钢铁
    C: 空塑料瓶
    D: 空玻璃瓶
  • 1.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气体(H2O)

    固体氢氧化钠

    通过装有试剂的干燥管,收集

    B

    CaCl2溶液(HCl)

    碳酸钙粉末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C

    KNO3溶液(CuSO4

    Ba(OH)2溶液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D

    CaCO3固体(CaCl2

    加足量试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食盐水
    C: 铁矿石
    D: 氧气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白酒挥发
    C: 森林失火
    D: 树枝折断
  • 1.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易生锈
    B: 能导电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能在氧气中燃烧
 评卷人   得  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

    工业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简易流程如图,主要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X


    流程中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为了       (填序号)

    按上述方法处理2000吨废气中的SO2 , 至少需要含5吨碳酸钙的石灰石浆.求:废气中SO2的质量分数.

  • 1.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写出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

    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收集氧气可以选择(填装置编号)

    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检验CO2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可以使

    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 1.生活离不开化学.

    地球上各种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能,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植物秸秆还可用于发酵制取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填“有机物”、“无机物”),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向少量浸出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显性(填“酸”或“碱”或“中”);碳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CaO)、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填“干燥剂”、“补钙剂”、“着色剂”).

  • 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泊、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Ⅰ: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退色.

    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不要“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

    【拓展延伸】①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