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发生改变
③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④要实现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③加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④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②应把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③需要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
④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材料二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我国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通过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等措施助力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④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请将其合理的传导途径正确排序。
注:国务院扶贫办表示,2019年我国减贫人口超过1000万,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摘帽。
材料二: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经三次跨越,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統筹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到1978年分别增加至1514亿元、750亿元、726亿元和486亿元,均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明显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1万亿元、19.3万亿元、18.4万亿元和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