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7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4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4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进入新时代(   )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发生改变

    ③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④要实现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
    A: 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是继续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举措。下列举措中能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是(   )

    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③加快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④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

    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②应把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③需要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

    ④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材料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助力农村“脱贫攻坚”顺利开展。

    材料二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我国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通过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等措施助力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将会产生下列积极影响: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④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请将其合理的传导途径正确排序。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1.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注:国务院扶贫办表示,2019年我国减贫人口超过1000万,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摘帽。

      时间段 扶贫方式 主要举措
    第一次跨越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层面探索解决贫困的治理之道 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减贫重心放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土地制度改革使人民群众享有了平等的土地权利,为减贫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和保障;
    ……
    第二次跨越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召开 贫困治理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政府与市场在减贫中的双重作用;减贫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扶贫攻坚计划和扶贫开发纲要相继出台;
    ……
    第三次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 扶贫机制由依赖经济增长的“浸灌效应”到脱贫攻坚的“靶向定位” 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扶贫方向实现了从广泛到精准的转变;
    ……

    材料二: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经三次跨越,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

    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統筹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到1978年分别增加至1514亿元、750亿元、726亿元和486亿元,均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明显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1万亿元、19.3万亿元、18.4万亿元和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