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16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12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
    A: 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 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 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 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 1.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 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 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 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 1.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 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 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 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 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 1.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
    A: 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 监察体系的改进
    C: 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 察举制度的实施
  • 1.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 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 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 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 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 1.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 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 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 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 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 1.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 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 1.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 1.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

    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

    A: 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 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 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 1.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 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 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 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 1.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 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 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 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 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据《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