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17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16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下表是1850—1900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明德国(    )

    年份

    所占比重(%)

    就业总人数(万人)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1850

    55

    24

    21

    1580

    1875

    49

    30

    21

    1860

    1900

    38

    37

    25

    2550

    A: 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B: 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
  • 1.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村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    )
    A: 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
    B: 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
    C: 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D: 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 1.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A: 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 出现了武士集团
    D: 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论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    )
    A: 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 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 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 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 1.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
    A: 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 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 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 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1.  1701年生效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丧失继承的资格。”“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巩固《权利法案》的成果
    B: 摆脱教廷对英国的控制
    C: 推动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约束官吏和大臣的权力
  • 1.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他几次大败反法联盟,征服了许多国家,堪称一代枭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民法典》
  • 1.下图为一位美国总统纪念堂里的雕像。据雕像上方的文字介绍推测,该总统领导了美国的(    )

    A: 独立战争
    B: 宪法颁布
    C: 南北战争
    D: 新政改革
  • 1.  1850年,非洲还是一块神秘的大陆,欧洲人只对埃及及沿海一带有所了解,然而到了1900年,整个非洲竟都已被欧洲列强测绘、勘探、估计和瓜分。这一变化(    )
    A: 促进了非洲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B: 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完成
    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 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非洲的扩展
  • 1.  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A: 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D: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
  • 1.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    )
    A: 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 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 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
    D: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 1.  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影响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    )
    A: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 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
    D: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 1.  1800—1850年,英国人口从1590万增为2739万。有人称英国这段时期是一个“人口革命”的年代。英国出现“人口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 圈地运动带来众多的劳动力
    B: 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 欧洲大陆移民纷纷涌入英国
    D: 英国率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
  • 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
    A: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 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 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 1.美国学者莱斯利·贝瑟尔在《剑桥拉丁美洲史》中写道:单是巴西一国就占有葡萄牙从殖民地进口货物总值的83%,占葡萄牙对殖民地出口货物的78.5%。更为惊人的是葡萄牙向外国出口总值内葡萄牙帝国各部分所占的相应百分比是:宗主国产品占27.33%;巴西产品占60.76%;其他殖民地的产品占2.95%;再出口产品占8.86%。由此得出结论是(    )
    A: 葡萄牙外贸逐渐走向了衰落
    B: 巴西与葡萄牙民族矛盾尖锐
    C: 巴西对葡萄牙贸易优势明显
    D: 巴西具备了独立的经济基础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一个白人贵族家庭。他少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青年时代就参加祖国独立解放事业。他认为应该解放黑人奴隶,给印第安人以平等权利,用法律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他虽然崇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但又认为绝对的民主自由和联邦制都不利于.水新生共和国的巩固。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他设想只有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的大联合,组成足以与欧洲抗衡的均势力量,最才是不可摧毁的。”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数造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经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

    ——摘自罗荣渠《美洲史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玻利瓦尔共同领导西属拉美独立的另一位领导人,并概括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贡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