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24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2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2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
    A: 城邦所有人
    B: 成年男性公民
    C: 除外邦人之外的所有人
    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 1.从下图及说明中可以看出中国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

    A: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
    B: 分布广泛,趋向多元一体
    C: 分布均匀
    D: 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
  • 1.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促成了贞观之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 1.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 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
    A: 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 儒道思想的融合
    C: 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 道教危机的出现
  • 1.北宋为应对边疆战事,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    )
    A: 专职从事军事的募兵制
    B: 工匠源于民间的雇募制
    C: “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D: 自愿加入的志愿兵役制
  • 1.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立的军政机构有( )
    A: 北庭都护府
    B: 宣政院
    C: 西域都护府
    D: 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
  • 1.明朝中期以后,内阁首辅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甚至不惜取媚宦官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张。这反映出明代(    )
    A: 内阁地位超越六部
    B: 皇帝昏庸依赖于内阁
    C: 官僚运行机制成熟
    D: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1.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
    A: 林则徐
    B: 徐继畲
    C: 李鸿章
    D: 康有为
  • 1.某地准备筹备太平天国纪念活动,在设置展厅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在下列展厅里你认为哪个展厅适合这次活动(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金田起义
    D: 《南京条约》
  • 1.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毁电线、折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两位教授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
    A: 三元里抗英
    B: 反割台斗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 1.曾经被软禁在贵阳黔灵山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
  • 1.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该“制度”是指(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B: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 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 1.“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高速度,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大办”“特办”的口号,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吸取了苏联建设教训
    B: 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C: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 滋长了右倾错误
  • 1.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克服国民经济困难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 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 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 1.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面这一画作反映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D: “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 1.如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    )

    A: 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
    B: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 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 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 1.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

    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 1.观察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猪羊牛肉 水产品
    1978 30477.0 216.7 856.3 465.5S
    1980 32056.0 270.7 1205.4 449.7
    1985 37911.0 414.7 1760.7 705.2
    1990 44624.0 450.8 2513.5 1237.0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 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 中国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变化的主要原因。
  • 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传说,当年图阿雷格人每逢旱季,他们南下来到廷巴克图所在地的一口水井旁,围着水井安营扎寨,雨季时便留下多余物品返回北方。这口水井由一名叫布克图的老妇人看守,他们每次南下都说去“廷—布克图”,意为“布克图之地”,后来建立的城镇也称之为“廷—布克图”,廷巴克图便是从“廷—布克图”演化而来的。

    材料二:根据传说,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是从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兰的地方来的,他们根据太阳神的指示(亦有一说是根据羽蛇神的指示)往南来到阿纳华克谷地水位较浅的特斯科科湖;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个意像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一座巨大的人工岛。

    请回答:

    图一和图二两城分别是古代哪一文明古国的都城?据材料扼要归纳影响两城兴建的主要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并据材料二,说明图二古城设计意图及其风貌。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