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17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由专制向民主转变是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城邦大约划分为100个市区,各市区按照大小比例选举出数目不等的候选人,然后从候选人名单中用抽签的办法确定实际上的公职人员。每人都有出任公职的平等机会,不至于集中在少数人.选举出的公职人员如果得不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就会立即被赶下台

    ——《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与法律思想》

    材料二:伯里克利……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一….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一体现了雅典城邦选举制度的哪些特点?
    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后“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体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后来,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幼、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监察制度的例子。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    )
    A: 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
    B: 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
    C: 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D: 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
  • 1.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
    A: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地位
    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 1.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 1.美国史学家狄力普·巴素在《鸦片战争和世界贸易制度》中说:“多边世界贸易的必要条件,已将鸦片战争变为与生命攸关的必需品……如果说糖蜜或米对鸦片是有效的转变的话,这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米战争。”此观点(    )
    A: 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
    B: 是在为英国发动战争辩护
    C: 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D: 反映了战争对中国的促进作用
  • 1.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 1.“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近代史上首次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1.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 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 1.“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D: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 1.清朝史学家在评价某项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上述材料意在强调该项制度(    )
    A: 维护了社会公平
    B: 促进了文化融合
    C: 有利于专制统治
    D: 加强了民族团结
  • 1.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
    A: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B: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 1.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
    A: 兴起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 1.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 《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 1.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制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 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1.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


    项目

    死亡(人)

    伤残(人)

    失踪(人)

    被俘虏(人)

    合计(人)

    国统区域

    国民党军队

    作战伤亡

    1328501

    1769299

    130126


    3227926

    因病消耗

    422479

    191644

    323436


    937559

    因伤消耗

    45710

    123017

    274671


    443398


    平民

    4397504

    4737065



    9134569

    A: 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 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D: 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巨大灾难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