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生日

        ①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②妻子边找酒边唠叨:“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最喜爱的食物。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a)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

        在母亲病逝立墓碑时,我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b)我百感交集 , 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第①、②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

    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一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到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军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插上了。

        这间棚屋里,有个小小的窗口,窗外是田野,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奔向树林。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奔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出来了,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惊奇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使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快!”她毫不迟疑地送他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没有来这个农家搜查。

    填空。

    ①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地点在

    ②第2自然段中的“那时候”是指

    “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为什么会滔滔不绝?

    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3~4个词语来概括。

    安道特的“第一次冒险”是指什么?

    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方面写出“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3.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厉声地

    从容地

    娇声地

    镇定地

    轻轻地

    默默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4. 修改下面一段话,用上正确的修改符号。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就退了下来,感到山徒难登。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嘘嘘,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几次跌倒,勇往直前,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领会了无限风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5.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6. 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红烛流淌着的泪像红宝石一样。

        红烛流淌着像红宝石一样的泪。

    柿子树上挂着小红灯般的果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安妮的一生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

    (二)《安妮日记》一则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佛,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朋友、独处。我渴望……哭一场!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我浮躁不安。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  星期六)

    辨字组词。

                              期                         孤

                              斯                         狐

    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孤独——

    期盼——

    祝愿——

    渴望——

    安妮渴望得到哪些东西?

    是什么使安妮无法得到她渴望的东西?

    读过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安妮说些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8. 读句子,回答问题。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它”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9. 语句理解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
  • 10.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②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半截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