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请你选择一下,鲁迅先生写的作品有

    A.《彷徨》

    B.《呐喊》

    C.《子夜》

    D.《祝福》

    E.《早春二月》

    F.《为了忘却的记念》

    G.《骆驼祥子》

    H.《阿Q正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2. 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风奔跑着吼叫着来到了草原它要卷起青草下面的黄沙吹向田野吹向城市草原对风说风啊瞧你跑得那么急累得呼呼直喘你别再逞强了我不会让你卷走黄沙的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索溪峪的“野”
  • 3. 下面每组的四个词中,有三个是属于同一类的,把不属于同一类的那个词圈出来。

    ①电冰箱    电脑    电影    微波炉

    ②荷花    插花    梅花    菊花

    ③铅笔    尺子    课本    橡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索溪峪的“野”
  • 4. 读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地而起

    入场

    A.quàn

    B.tiáo

    C.diāo

    D.bá

    E.bō

    F.juàn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索溪峪的“野”
  • 5.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家乡的桥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的两端,就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的、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各有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xié)取而来的。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火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做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抄写下面的词语,照样子再写几个。

    雄赳赳    凉丝丝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短文是分三部分写的。第一部分是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三部分是自然段。

    ②第二自然段是通过来具体写家乡的石桥千姿百态的。

    请你写出文中家乡小桥的名字是根据什么起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索溪峪的“野”
  • 6. 修改下列病句。

    ①被捕的革命者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索溪峪的“野”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乘凉。蓝黑色的天空中布满了星星,它们一闪一闪地眨巴着眼睛。美丽的月亮娘娘也爬上了树梢,把柔和的银光洒向大地。多美好的夜晚呀!

        我们一边乘凉,一边聊天。不知怎的,话题转到了居民小组长王阿婆身上。王阿婆今年五十多岁,人略发胖,她的眼睛里充满着慈爱,使人一看就觉得可敬可亲。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和

    美好

    聊天

    慈爱

    写出以上这段话所指明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找出描写夏夜景色的语句,用“”划下来。

    找出描写王阿婆形象的语句,用曲线划下来。

    用“一边……一边”造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8.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两个饥饿的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身上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联系上下文理解“恩赐”的意思。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远的

    遥远的

    无尽的

    无尽的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前后两对饥饿的人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从前后两对饥饿的人的不同中,你想到了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9. 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鲁迅与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他(经常  常常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恶毒  凶恶),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护  热爱  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  浪费  消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圈出文中括号内确切的词语。

    (经常  常常   曾经)说过         环境多么(恶劣   恶毒  凶恶)

    (爱护  热爱  爱惜)自己的时间           (耗费  浪费  消费)别人的时间

    在第三第四小节中用“”划出能概括全节意思的句子。

    理解句中词语,按要求答题。

    A“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紧”的意思是

    ①用上“更”,说明以前没抓紧,晚年以后,活在世上时间不多了,所以更要抓紧。

    ②用“更”说明晚年鲁迅的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更抓紧。

    ③用上“更”,说明鲁迅以前抓得紧,晚年比以前抓得还要紧,突出鲁迅一贯抓紧时间。

    B“哪里有天才?”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不知道哪里有天才。

    ②世上没有天才。

    ③到哪里去找天才。

    第3小节写鲁迅抓紧时间“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一节中有三处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鲁迅的事,请简单介绍一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10. 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是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