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拼音写同音字,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yōu


    xiān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用心灵去倾听
  • 2. 在错字下面画横线,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和谒可亲

    延生

    判段

    天之娇子

    欲料

    摇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用心灵去倾听
  • 3. 在前后两个横线上填上一对反义词组成成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用心灵去倾听
  • 4. 修改病句。

    ①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

    ②大家对他提出了正确而尖刻的批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有的人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清洁工”

        入冬以来的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练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年纪和奶奶差不多,有70多岁了。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扫,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用手拾起,放进手提的小箱里。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跑到路口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啊!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我敬佩她,同时也同情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或许是家中困难,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不得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去看望一位他的中学退休教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座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从第3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

    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填入横线上。

    ①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②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

    话题对对碰。

    ①“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②当“我”把鲜花捧到“老清洁工”面前时,“我”可能说什么?“老清洁工”可能说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有的人
  • 6. 修改病句。

    ①这场足球赛踢得很热烈。

    ②操场四周插满了鲜红的彩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一面
  • 7. 根据课文内容快速判断对错。
    1930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虐待”在文中的意思是人对人的一种残暴的形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一面
  • 8.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 9. 读一读,填一填

    遍地都是好庄稼    润了人心   山下走泥浆
    绿了大地              

    山上树木光           

    植树造林镇风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

    ②寸草不生:

    “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
    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精神。

    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