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课外阅读。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载了一棵樱桃。开花时节,姹紫紫红,分外妖娆。两家人经常坐在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线,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无声息地伸向了东邻。

    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查了一番、竟然发现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他想了想,觉得这有可能是自家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来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竟发现所有的害虫消灭的无影无踪。他感到很高兴。

    一场大风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捆绑完时,突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不回来,石榴就会错过花期。他想着想着就动起手来。也将石榴的残肢进行了修理。几天之后,两棵树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的孩子看见蔓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家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

    生命也是一颗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是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成果______________到别人面前。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悄无声息:

    体无完肤:

    在第5段中,结合上下文猜西家的主人会怎么说,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4、5自然段的意思。
    画横线的句子是场面描写,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会?
    举例子,写出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习
  • 2. 按要求写句子。
    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我感到很幸福。(改为双重否定句)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写句子)
    俊锋不但很胖,但是动作灵敏。(修改病句)
    许多附近的老人和孩子差不多都全部跑来看节目。(修改病句)
    在这短短的评语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修改病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习
  • 3. 综合实践。

    创新生活无处不在。上图是某书城的标识,设计者将太阳、桥梁、钥匙三个事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太阳”表示对书城未来发展态势的祝福,“桥梁”表示书城,“钥匙”表示书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习
  • 4.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huàn)   得(huò)   地(zhì)
    B: 依(lài)   水(qiǎn)   学(zhé)
    C: 亿万(yǐ)   性(suǒ)   船(b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习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 恼 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晴   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吭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既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历  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爱用(恼  脑)子思考      眼(晴  睛)盯住石板

    (吭  坑)    立(既  即)      (历  厉)

    照样子,写词语。

    数着数着   

    滴滴答答   

    说说你对“水滴石穿”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习
  • 6. 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液(xiě)  转(xuán)   清晰    竞赛   豌豆
    B: 骗( hōng)  投(xiáng) 悲惨  出塞   掩护
    C: 花(huì)  恨(zēng)   拨河    茂盛   研究
    D: 奋(zhèn)  可(nìng)  疑惑   怀抱   赞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时练习
  • 7. 读课文片段,做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划去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画线句中的“那时”是指(    )
    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遥控器  

    顺风耳:电话  

    片段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语段的意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 8.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我肯定李文大概生病了。(修改病句)
    食物 巢穴 蟋蟀 经常 找 离 到  很远 地方 的 (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改为转述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这样的消息,怎能不让人们欢欣鼓舞呢?(改为陈述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 9. 辨字组词

        谱   锈     俱

        普   绣     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 10. 本文的中心句是(    )
    A: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