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空气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制订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B: 停止生产大卡车
    C: 用烟囱把废气排到高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43
  • 2. 人类滥捕乱猎和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43
  • 3.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行为会影响环境。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43
  • 4. 《京都议定书》是一个防止地球变暖的国际协议。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43
  • 5. 中国科学家发现吃塑料的虫子。

    塑料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我国科学家从2005年开始就研究塑料生物降解,最先利用蚯蚓、千足虫、蜗牛等无脊椎动物开展实验,观察他们是否能吃掉塑料,在饲喂后,结果显示无法降解。2014年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粉虫幼虫是一种吃掉塑料很厉害的动物,它可以将泡沫塑料作为唯一食源。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属于昆虫类动物,它的一生有4个生活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这种发现为解决全球性的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思路。

    黄粉虫属于昆虫,说明它的成虫具有的特点。
    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家中电器、各种开关和插座的外壳都是由塑料加工而成,说明塑料是。我们许多炊具的把柄都是用塑料制成的,说明塑料是
    蚯蚓、千足虫、蜗牛等属于无脊椎动物是因为它们具有(    )的特点。
    黄粉虫属于(    )的动物。
    科学家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降解塑料的问题,是因为一次性塑料制品造成非常严重的(    )。
    塑料是一种从(    )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临海市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29
  • 6.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从2009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这篇短文主要说明目前人类面临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说出两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兰溪市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38
  • 7. 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物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用途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A: 用铝合金制门窗
    B: 用铝合金做飞机材料
    C: 用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兰溪市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38
  • 8. 下列行为不会排放空气污染物PM2.5的是(    )。
    A: 开汽车
    B: 骑自行车
    C: 烧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兰溪市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38
  • 9. 地球上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洪水增多
    B: 温室效应
    C: 海洋环境恶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兰溪市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38
  • 10. 推行“无车日”主要是为了减少污染。如图所示 的标志是标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兰溪市期末测试卷六年级(下)科学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