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学习小组讨论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对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生物能进行呼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宜兴市和桥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2. 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有细胞结构
    B: 有应激性
    C: 体小且为绿色
    D: 能生长和繁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3.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
    A: 生物的生长发育
    B: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 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D: 生物能适应—定的环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4. 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 能进行呼吸
    B: 生活需要营养
    C: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年生物中考二模试卷
  • 5. 生物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下列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能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1年生物中考二模试卷
  • 6. 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有(   )
    A: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B: 按照生活环境分类
    C: 按照用途分类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年生物中考二模试卷
  • 7.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珊瑚虫
    B: 钟乳石
    C: 生石花
    D: 石莼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贵港市2021年生物中考二模试卷
  • 8. 阅读下列科普资料,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除了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资料一: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在原产地有200多种天敌,1901年引入中国用于净化污水,后来漂入自然水域。由于其繁殖能力和竞争力极强,很快就会覆盖在整个水域,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生长,而水中的动物也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与食物,从而影响了水中的生态平衡。疯长的水葫芦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杀手”。

    资料二: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福寿螺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一只成熟的雌螺经交配后每隔5﹣10天产一次卵块,卵块为粉红色,气温恒定中28℃以上,约一个星期后便孵化出幼螺。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有些地区在河流中投放青鱼苗来控制福寿螺的数量。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外来入侵物种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写出一点)
    为了解水葫芦对某地区淡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研究小组先后到该水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人员。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几年前,为了治理云南滇池的水质,引入了水葫芦,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他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当地其他植物和水葫芦的种间关系称为
    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动物。
    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有的地方的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降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延庆区2021年八年级生物学考一模试卷
  • 9.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从202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资料分析法
    D: 实验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2021年八年级生物学考一模试卷
  • 10. 青少年时期即中学阶段(13~18岁) 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命过程中峰值骨量的50%是在该阶段积累,而膳食营养状况是促进骨量增值的重要且可改变的因素。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维持现有家庭饮食状况的前提下,为分析膳食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北京市1583名13~18岁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过程持续六个月了解学生饮食、运动等情况,使用的研究方法为法。
    食物中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是,最终在被彻底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研究人员在六个月后,测定参与学生的平均骨密度SOS值为1542.7米/秒。其中学生的部分饮食习惯及骨密度SOS值如下。
    奶类摄入量(克/天) SOS值(米/秒)
    0 1526.4
    100~ 1536.3
    200~ 1542.8
    300~ 1553.4
    600~900 1554.2
     
    水产品摄入量(克/天) SOS值(米/秒)
    0 1527.5
    25~ 1536.7
    50~ 1543.1
    100~350 1549.6
     
    碳酸饮料摄入量(毫升/天) SOS值(米/秒)
    0 1543.7
    250~ 1540.5
    300~ 1536.6
    500~750 1522.4
    注:SOS值越高,骨密度值越大

    由研究结果可知,适量摄入奶类和水产品能使骨密度增值,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不仅含钙量高,同时含有丰富的,它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大量摄入则不利于骨密度的增值。

    下面是参与研究的两位同学的部分饮食习惯。

    小明:每天喝牛奶100克,不喝碳酸饮料,也不摄入水产品

    小强:每天喝碳酸饮料1罐(330毫升),不摄入水产品也不喝牛奶

    检测结果显示,以上两位同学的骨密度均较低。为使他们的骨密度达到参与学生的平均值,请依据上述表中结果,为他们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的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21年生物中考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