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图理解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滩涂上,是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广东省海岸线长,红树林资源丰富,如图为红树林滩涂生态系统模式简图,请回答问题。

    图中的红树和水草等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通过制造有机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红树植物根系发达、是图中(填编号)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增大的共同结果,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中④的吸收;红树植物能生存于海滩淤泥中,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环境的表现,是选择的结果。
    如果红树林生存环境被污染,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对生物造成危害。一段时间后,图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红树林是地球上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东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2. 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共有条食物链。
    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它们能够通过制造有机物。
    该食物网中,消费者有种;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酒泉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3. 某校同学们在学科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图A是萝卜花序的外形图,图B是萝卜花的结构示意图,图C是收获的萝卜。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萝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经过传粉和后,图B中的[③]会发育成为果实。
    萝卜叶片合成有机物,通过茎中的运输至根内储存。
    萝卜根的地上部分是绿色,而地下部分为白色,导致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平凉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4.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 一条河流中的所有动物
    C: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5. 某校同学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图A是萝卜花序的外形图,图B是萝卜花的结构示意图,图C是收获的萝卜。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萝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经过传粉和后,图B中的[③]会发育成为果实。
    萝卜叶片合成有机物,通过茎中的运输至根内储存。
    萝卜根的地上部分是绿色,而地下部分为白色,导致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将萝卜根切条浸入调料水中,一段时间后就可腌制成萝卜干。在此过程中,调料水的浓度(填“大于”“等于”“小于”)萝卜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我省陇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说明生物能够环境。
    绿色植物通过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森林中的朽木上会有蘑菇生长,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水藻→小虾→小鱼→大鱼”的食物链。食物链中相邻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7. 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地,河蟹摄食杂草和害虫等,河蟹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稻田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共有条食物链。“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磷和钾的无机盐。
    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的使用。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福建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8.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②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福建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9. 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福建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
  • 10. 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 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
    C: 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
    D: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