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00009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蛇、鼠、鹰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还有细菌真菌等属于
    图中只显示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空气、水等。
    图中一共有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
    若大量使用农药DDT,则该食物网中DDT含量最多的动物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潮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2.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此生态系统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鹰
    B: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鹰
    C: 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只缺少分解者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3. 北方某动物园水禽湖,飞来一群野生夜鹭,动物学家记录了它们的行为。夜鹭看到湖里的锦鲤上浮争食游客授喂的面包,学会了将捡来的面包投入水中当诱饵,等锦鲤游近面包时趁机捕捉。它们在大树上筑果、交配、产卵,育雏。即使到了冬天,也有部分夜鹭不迁徙到南方,选择留居。很快,动物园里野生夜鹭数量便增加起来,它们争抢饲养员投喂的食物,这使动物园正常饲养的鹤、鸥、雁鸭等得不到足够食物。夜鹭随处遗留的粪便还可能含有禽流感病毒,威胁动物园其它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动物学家认为,夜鹭的天敌--鹰的数量锐减,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资料中,动物学家对夜鹭行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夜鹭利用面包抓鱼属于行为。
    夜鹭能在陆地繁殖,原因之一是卵表面有坚韧的。夜鹭在冬天可以留居北方,与其体温的特点有关。夜鹭随时随地排便,对其飞行生活的意义是
    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由组成。
    根据资料,鹰的数量减少,导致了的数量增加,随后又会导致动物园中锦鲤的数量。这说明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4. 以图一为部分生物分类图解,图二是某种动物的骨骼,该动物的牙齿有分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中“甲”表示,“乙”表示。由图可知,生物分类的依据是
    图二的生物应归入图一中[]类。该生物的牙齿与狼相比,缺少
    在图一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类和[]类。
    在生态系统中,[]类生物的角色通常是生产者,[]类生物的角色通常是分解者,它们都能通过自身细胞的作用参与或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5. 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能反应此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A: 乌鱼←鲫鱼←螺蛳
    B: 水草→鲫鱼→乌鱼
    C: 乌鱼←水草←草鱼
    D: 水草→草鱼→鲫鱼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廉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绿洲与蚂蚁”

    1890年,慕尼黑森林仅剩下一小块可怜的“绿洲”,树木的针叶全被松毛虫吞噬,当时“绿洲”中有六窝小蚂蚁却未被注意。70年后,一位德国生物学家解开了“绿洲”之谜:是六窝小蚂蚁保卫了“绿洲”。他发现:一窝森林小蚂蚁可达300万只,可守护方圆100平方米的“领地”,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蚁巢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小蚂蚁还能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并消灭危害植物幼芽的食根虫,于是禽鸟和小兽就有了乐园。 

    在这片“绿洲”上,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的角色。
    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
    若捕杀这六窝蚂蚁,这个“绿洲“就会
    文中提到,“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干上万倍“,就会“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这里的微生物主要是指,它们能将土壤中的分解成,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我们要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补充措施是,另外还要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7.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草→蚱蜢→食虫鸟→蛇
    B: 蚱蜢→草→食虫鸟→鹰
    C: 鹰→食虫鸟→蚱蜢→草
    D: 蛇→食虫鸟→草→蚱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荣昌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8.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明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氧气
    C: 无机盐
    D: 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荣昌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9. 稻田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它们的关系是(   )
    A: 捕食
    B: 竞争
    C: 合作
    D: 寄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荣昌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10. 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
    A: 影响环境
    B: 适应环境
    C: 改变环境
    D: 不断进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荣昌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