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九下 12 词四首
  • 2. 《隆中对》节选自,该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4.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戎越: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5.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6.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7. 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8. 对课文《隆中对》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 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9. 下面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此不可与争锋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国而民附      益州
    C: 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D: 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
  •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弱强者       贤能  之用
    B: 曹操比袁绍   信义著四海
    C: 此用武国      高祖因以成帝业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