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①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④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沁园春·雪 练习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哪几条?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
    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子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3. 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3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4. 对划线的字在语境中的意思解释有错误的是(    )
    A: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阴凉——太阳照不到而凉爽的。
    B: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飘荡——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C: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喧响——声音大且响亮。
    D: 夜来归,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5. 下面对希腊诗人乔治·塞弗斯的《茉莉花》诗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是黄昏

    还是初露曙色

    茉莉花

    总是白的

    A: 写好咏物诗的关键在于注意形象性、抒情性的同时,更要突出哲理性。正如钱钟书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而这首诗只客观地描述了茉莉花是白色的现象,无哲理可言。
    B: 诗中意象“黄昏”“曙色”“白”都具有象征意义:“黄昏”喻恶劣的环境,“曙色”暗示情况出现了转机,“白”喻品行高洁。
    C: “总是白的”是说不管环境如何,茉莉花总是保持自我,不会变化。
    D: 本诗言约意丰,含意隽永,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具备高贵不屈的品质,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和风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6. 《蝈蝈和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7. 古诗中的夜世界——请你将空缺的诗句补出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姑苏城外寒山寺,。(张继《枫桥夜泊》)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一,二节都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
    第三节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白桦树,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蝈蝈与蛐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把这首诗用“‖”分为两层,并写出每层的主要内容。
    诵读这首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
  •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不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中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填空。

    第①段依次描写、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外国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