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课文写了回忆中的故乡,也写了现实中的故乡。在作者笔下,它们分别是怎样一幅图景?作者将记忆中的故乡与眼前的故乡对比,用意是什么?课文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是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2. 这篇小说遣词炼句确切精当,例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个“横”字,活画出了现实的故乡悲凉萧索的景象,同时也给人一种破败、缺乏生气的感受。请你从文中再找出几处并加以品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3. 课文结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假如“宏儿”和“水生”读到了这段话,他们会受到鼓舞吗?他们会像“我”希望的那样过上“新生活”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土屋

        小路边那座小小的土屋,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已经破烂不堪。路上的行人从来不会注意那座小小的土屋。

        雨,下起来了,越下越大,路上的行人惊奇地发现了路边那座破烂的小屋,便一头钻进去了。一会儿,小小的土屋越来越吵,越来越①挤,越来越闷

        “这小屋应该修一修了。”

        “对呀,人们可以在这儿避雨了。我们改天来修吧!”

        “这间土屋再修大些,修好些就好了。”

        ……

        雨,刷刷地下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渐渐地小了、小了。终于,雨停了。人们争先恐后地②挤出了小土屋,说着、笑着走了……

        小土屋默默地、静静地立在路边,这条小路又渐渐地静了、静了……

        小路边,那座小小的、不起眼的小土屋,不知经过了多少年风吹雨打,更加破烂不堪了。行人还是那样的走了,一切,还是如旧……

    划横线句子间接表明了
    “挤”字在文中两处出现,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

    本文体裁属,其特点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再见二叔

    杨 理

    ①那天清晨,黎明像一把利剑,劈开了夜幕,迎来了阳光。

    ②母亲缓缓拉开店门准备开始一天的经营。门刚打开就见一个人影从墙角蹿出,扯着那熟悉的大嗓门咧嘴笑道:“嫂子,早啊!”我和母亲皆是一愣,盯着这一大早闯出的“程咬金”猛瞧,只见来人上穿一件黑白相间的条纹上衣,下穿一条淡蓝色牛仔裤,脚踩一双棕色休闲皮鞋,精神饱满。

    ③“这,这不是二叔吗?”我惊叫道。

    ④二叔笑着向我点头,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红钞票,用双手捧着递给母亲说道:“嫂子,这是去年年底你借我治病的钱,现在还你,共五千,你数一下。”母亲推辞再三,还是拗不过二叔,只好收下。站在一旁的我也不由红了眼,又想起了母亲说过的那一件事。

    ⑤二叔因为婚姻的不顺而自暴自弃,终日不务正业,酗酒成“疯”,成了人见人怕的酒鬼,有时又半醉半醒,半是疯癫,家人对他早已死心,任其自生自灭。父亲兄弟三人,除二叔外我还有一个小叔,我们家与小叔小婶家之间有一条过道,平时大家都是从此道进出,很是方便,彼此相处得也挺融洽。后来,听说政府在近几年内会对我们那一带房屋进行拆迁,有路有地的人也就赶紧在自家空地上建起了围墙,可父母一直在外做事很少在家,也没人通个信,对于此事也就不知情。不知从何时起,小叔小婶也在中间的过道内建起了围墙,立起了铁门,做起了小院,路被堵了。父母知道后由母亲先行赶回,父亲继续在外做事,可一切已成定局,路堵了出行也就极为不便,为此两家也起了争执,小婶让我们自个儿在房屋中间开路建道。面对蛮横不讲理的小叔小婶,母亲很是无奈,只能暗自落泪。

    ⑥“我说老弟呀,做人不能这样啊,都是亲兄弟,别把事做绝了。嗝……我是个酒鬼,但我人醉心不醉,我心里亮着呢!”二叔或蹲在地上或叉着腰向着楼上的小叔小婶喊道。

    ⑦他就这样一直在楼下喊,人喊累了,声音也喊嘶哑了,可楼上却未曾有一丝回应。在他们眼中,一个酒鬼的话,不管你在不在理都是无理,毫无分量可言。

    ⑧这事在二叔的声讨声中也就不了了之了,母亲最终还是在自家屋里凿了个道来通行。

    ⑨路是有了,房子却变窄了,可母亲的心倒变宽了。金钱冲昏头脑,利益看透人心。有的人,她看清了;有的人,她又重新认识了。我想,她一定永远忘不了那个雨夜。

    那晚,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抽打着玻璃窗。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狂风暴雨在路上徘徊。母亲哆嗦着身子准备去关店门,却见二叔从路口一路跌跌撞撞地过来,冬夜的雨凄寒刺骨,他被冻得瑟瑟发抖,他没有伞,浑身都湿透了,发丝淌着雨……忽然,脚下一滑,跌倒,挣扎了几下勉强爬起,踉跄了几步又再跌倒,又再艰难地爬起。

    见此情景,母亲也忘记了寒冷,慌忙打着伞过去伸出手想扶起二叔:“他叔,你这是怎么了?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雨为何不在家待着?你干吗要这样折腾自己啊?快点儿,快点儿起来!”谁知二叔突然像溺水者瞬间抓住救命草一样,一把扯过母亲的双手死死地攥着。

    “嫂子,我的好嫂子,求你,求你给我十块钱好不好?我好难受,好难受!我好久都没酒喝了,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就是想喝,我病了要死了,可是没人理我,也没人把我当人看,只会怪我喝酒,可不喝我难受啊,我难受啊!好不好……求求你,呜哇……”二叔像个犯了毒瘾的瘾君子,苦苦地哀求着母亲,说到最后居然控制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后来,母亲求助于周围的邻居,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把哭泣的二叔送回了家。有邻居说看二叔这情况估计是因长期喝酒,形成了酒精依赖,出现了精神障碍,估计患了酒精肝,如果及时就医还是可以治好的。那一夜,邻居的话及二叔雨夜哭泣的情景一直在母亲脑海浮现,她翻来覆去,一夜未眠。次日一早,她便奔走于各个亲戚之间,讲述昨夜之事,呼吁大家一起出力来医治二叔。她说,医治他,不管成没成功,起码我们兄弟出了手,没有见死不救,哪怕他真的去了,我们的良心也会安些。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别说是兄弟,就是家里养的一条狗“走了”我们也会难过……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此事最终说成了,大家终于把二叔送进了医院,但听说小叔小婶没出钱。

    二叔从医院出来之后再也不去找酒喝,人也变得勤快了,每次出去做工都给家里带钱,还知道孝敬爷爷奶奶,村里人都说二叔像换了一个人。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9年8期,有删改)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中提到的“母亲说过的那一件事”。
    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文中除了写二叔之外,还写了小叔,这是不是多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试分析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二叔的形象。
    本文结尾写母亲游说众亲戚为二叔治病;《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写“我们”全家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于勒。请你说说两文的结尾分别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16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筝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②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③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 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 , 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注释】①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②恍然大悟:形容突然醒悟。③苦心孤诣(gū 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指别人所达不到的。④虐(nüè)杀:虐待人而致死。⑤宽恕:宽容饶恕。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故乡风筝时节有哪几样风筝?描写风筝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指代什么?(第2段中划线字)
    我对风筝的态度与小兄弟对风筝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7.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这句话含义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些,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选段开始写到“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她们“羞”的原因是,“怕”的原因是,“怕”同时也衬托了
    新媳妇两次发出短促的“啊”的一声,前后有什么不同?
    当得知通讯员已经牺牲,新媳妇有哪些表现?请你找出描写新媳妇的词语,并说说这
    联系上下文,说说选段中加波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 ,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 像是松树皮了。

        [2]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3]“阿!闰土哥,——你来了?……”

        [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5]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6]“老爷!……”

        [7]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8]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9]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10]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体会选文第[1]段中划线的词语,写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选出下列对中年闰土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    )
    概括选文第[8]至[12]段的内容。
    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
    “我”对现实的故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困惑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两点即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
  • 10. 找出课文中描写故乡的文字,说说“我”对故乡怀着怎样的感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