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现代文阅读。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文中写了关于蔡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赏析下列句子,并指出加横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②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文中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引用蔡老师教“我们”的这些诗句?

    有人认为,文章着重塑造了蔡老师的形象,也有人认为,文章着重表现了作者难忘师恩,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
  • 2. 读下列文言文,答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甲乙两文划线处陈元方的两次回答分别妙在何处?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从中你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
  • 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去后至  乃:

    ②元方入门不  顾:

    来奉迎  故:

    ④先一日  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 4. 阅读《春》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②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⑤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着( )  黄( )  披着suō()  戴着lì( )

    给文中第①②段各拟一个小标题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指出这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 5. 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之者() 不逾( )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 6. 阅读答题。

                                                                                                                                         《春》节选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①段文字从“触觉”“嗅觉”“听觉”多个方面描绘春色,请从文中找出各方面所对应的语句。

    ①触觉:

    ②嗅觉:

    ③听觉:

    第③段文字分别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是着眼于春的“”;把春天比喻为“小姑娘”是着眼于它的“”;把春天比喻为“健壮的青年”是着眼于它的“”。这三个比喻句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遂宁市南山国际学校七年级上半期考语文卷
  • 7. 名著阅读。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小诗出自冰心的诗集 ,这本诗集是诗人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其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西北农林科大附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节选)

                                                                                                                              朱自清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第③、④段文字的内容。 

    第①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

    第②段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作者分别从哪几种感觉来描绘这幅美图?

    写出了花的;从写出了花的

    选文中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个例句,并且谈谈这句话的妙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西北农林科大附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9. 老舍先生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赋予了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冬天的特征;1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2济南的冬天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②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③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苍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苍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④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⑤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苍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⑥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

    ⑦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选自《老舍散文》,有改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2济南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