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段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种子 , 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 2. 阅读课文《永久的悔》9~11段,回答小题。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说“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

    文中“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一句中的“难解”和“易解”分别指什么?

    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 3. 【写法借鉴】本文写作特点是语言平实自然,用极平常的叙述语言来叙事,在平静的叙事中融进了自己的深情,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片段仿写】请你用平实的语言,简要叙述一件事,寓深情于平淡的叙事中,激起读者的共鸣。(15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 5.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B: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C: 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爱都顷注到我身上来。
    D: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 6.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轮(kuò)    寄人下(lí)    立之地(zhuī)
    B: 耕(yún)    孤苦仃(línɡ)    懵懂懂(měnɡ)
    C: 够(qiànɡ)    而不恐(shì)    拾皆是(fǔ)
    D: 奔(sānɡ)    手可得(chuí)    白面馍(m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体现蔡桓公固执、自以为是的形象的句子是: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他的心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9课 扁鹊见蔡桓公 同步练习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9课 扁鹊见蔡桓公 同步练习
  • 9. “之”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之一,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①医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君病在肌肤

    ③桓侯故使人问

    ④病在腠理,汤熨所及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9课 扁鹊见蔡桓公 同步练习
  • 10.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请解释。

    ①汤之所及也

    针石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9课 扁鹊见蔡桓公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