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忘为狼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

    A: 一狼洞
    B: 屠自后断
    C: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D: 一犬坐于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B: 一狼其中
    C: 其一坐于前
    D: 一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 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 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狼》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字,世称,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
    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
    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恐前后受其

    其一坐于前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后断其股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 ,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对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凉山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 8. 翻译句子。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木兰诗课时训练
  • 9. 综合性学习。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广为传颂,木兰也因此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除木兰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巾帼英雄?(写出三位即可)

    用一句话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2011年5月4日  燕赵都市网  由市妇联举办的第二届“感动邯郸的母亲”评选日前揭晓,“巾帼英雄母亲”潘爱的、“热心助人母亲”张改华、“艰苦创业母亲”贾秀锦、“乐观向上母亲”李香兰、“无私奉献母亲”申玉梅、“自立自强母亲”梁维英、“科学育人母亲”吴琦玲等10位母亲被市妇联授予“感动邯郸十佳优秀母亲”称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木兰诗课时训练
  • 1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解释下列各句中横线点的字。

    习骑                                 

    可汗点兵                            

    ③长而精                              

    建奇功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①市鞍马       

    ②东市买骏马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似的句子是:

    本文与《木兰诗》相同之处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木兰诗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