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体会意象之美。下面是某同学对七年级上册古诗名句意象的整理,请在横线处填写诗句或意象、意境。

    出   处

    古诗文名句

    主要意象

    意境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苍凉、旷远

    刘禹锡《秋词》

    ,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丽、开阔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家,

    西风

    萧瑟、凄清

    谭嗣同《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辽远、寂寥

    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

    壮美、辽阔

    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民办初中联盟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2. 展示设计之美。红军中学将举行“最美班级文学角”评比活动,请结合文学角设计要求,拟定评比标准(不少于两条)。

    文学角设计要求:选择教室中一角作为文学角,设计一个文学小书架和一块文学展示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民办初中联盟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3. 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报纸都登啥?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和“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

        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

        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坊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

    (节选自《扬子晚报》2019年12月3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民办初中联盟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共享”概念逐渐进入我们视野,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种。②但是单车出现后,它们却常常遭到破坏。ƒ各公司的单车都出现了二维码被划和零件被恶意损坏。④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狩猎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_共享单车,把单车从小区楼道等地方“解救”出来,义务修补破损的单车....⑤这套流程被称为“打猎”,这些人被称为单车猎人。

    第③句有语病,请修改。
    请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填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第⑤向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5. 名著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上面选段出自鲁迅散文集 中的。(篇名)
    在此作品中,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的阅读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和“”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猫(节选)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乙)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 , 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童区寄传》)

    (注释)①荛(ráo):打柴。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③虚所:集市。虚,同“墟”。④恒状:常有的样子。⑤易:轻视,这里是“不以为意”的意思。⑥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⑦植:立。⑧微伺:偷偷地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8.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9.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蓄(zhù)     粗(kuàng)     临(lì)      轻怕重(niān)
    B: 絮(dāo)     蔽(yīn)       狭(ài)      根问底(báo)
    C: 然(chàng)   然(mù)       羞(qiè)     人听闻(hài)
    D: 流(tǎng)    突(wù)       恿(sǒng)    参不齐(c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0. 诗文默写
    《夜雨寄北》中设想与妻子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孤寂的诗句是:“。”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