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2.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3.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4.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5. 班级开展名著主题阅读活动,请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文中的“这些事”具体是指,先生不高兴学生问,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事"不“正经”。

    我们眼中的“正经事"应是与玩相关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比如在百草园中翻开断砖找蜈蚣,在三味书屋后的小园里都表现了这一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①浙江湖州织里镇最大的童模摄影基地里,每天都有童装模特来拍照,有时甚至凌晨都还在拍摄。这些童模小的三四岁,大的八九岁,对着镜头,熟练地摆出各种姿势。

        ②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渡步,一边用极其成人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③某市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惊悚等内容。

    【调查统计】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

    无明显反应

    模仿广告词

    不相信

    其他

    19.6%

    27.5%

    33.5%

    11.4%

    8%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成人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为思想早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下,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专家看法】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志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有一些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重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下列表述不属于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危害的一项是(    )
    你赞同【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吗?请阐述相应的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抢分训练三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智能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等车还是就餐,只要一有空闲,就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刷微博、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在中国,“触屏时代”已经到来。

    材料二:某初中学校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统计网

    材料三:针对“怎样使用手机”这一话题,初一某班学生家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展开了讨论交流。

        @小燕子:开始的时候,我不想给孩子买手机,可经不起软磨硬泡,给他买了一个,结果放学回来就玩,成绩下滑得很快,太耽误学习了,我几次想没收,结果都不欢而散,最后还是给了他。

        @一米阳光:现在孩子都有手机,关键是怎样用。用手机可以查找资料、拍照、录视频,外出联系也会方便很多。

        @狂奔的蜗牛:我家孩子小学六年级就有手机了,没事的时候就看视频,视力下降了很多,有时半夜还偷着玩,身体虚弱,上课没精神。

        @春天:以前我家孩子爱说爱笑,有了这个手机后,经常发微博,发微信,很少说话,性格越来越孤僻了。

        @中国梦:我给孩子买的手机还没用一年。昨天他就和我说过时了,同桌都用最新款的手机了。

        @爱心:英语老师每天都在手机客户端上留英语听读作业,孩子用手机做非常方便。

        @勇者无敌:我给孩子买了两部手机,一部智能的,一部老人机、做作业查资料时用智能的,外出联系时用老人机。

        @老班:家长不要太着急。尽量要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让他们多与别人交流。也可以多培养一些文体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材料四:昨天中午,我在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玩手机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没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材料五: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材料三中家长认为给初中生配备手机的利、弊各有哪些?
    材料四,材料五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为材料三中网名为“小燕子”的家长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抢分训练三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时的末班车

    张翔

        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店里跑出来,赶上了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

        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却没有发动汽车。他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

        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却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在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

        “反正车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

        直到十一点三十分,他才准时发动车,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

        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到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乘客时,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

        “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车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

        我顿时醒悟,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

        但是我的。却充满暖意。

    (有删改)

    材料二:

    感谢

    魏海玲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拥有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

        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儿,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当年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收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方式。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挑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如何准确地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我也曾接受过比他更大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害羞青年告别时,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

    (有删改)

    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
    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
    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抢分训练三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吴睿

        ①老陈是我见过的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总带着一副冷冰冰有点呆然的面孔。但老陈,一个有着天生幽默与理性思维的老男孩,一个爱“附庸风雅”与“故作深沉”的老爷子,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②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③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而这则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A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大笑。

        ④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说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才若有所思。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课堂上集中精神。

        ⑤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它的平方加上它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⑥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虽然我们对此都“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能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对他的短处。

        ⑦“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这有何难?”老陈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寿。”我们哑口无言……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B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的金玉良言。

        ⑧现在,我想我们很多人或许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有删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抢分训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