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第一副浮雕是“xiāo______ 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xiāo______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______在放有石灰的______坑里xiāo______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xìn______。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副浮雕,描写1851 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副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漂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 2. 概括拼音写汉字

    zhàng

    zhēn

    lín

    xún

    重峦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 3. 分辨这些形近字组词。

        榭     招     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 4. 选词填空。

    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地方、败笔)。

    ②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 5. 选词填空。

    ①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②谁(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可)不该错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 6. 读《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②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主旨句 )

    难度: 困难 题型:易错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 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的复杂感情。

    ;②;③人生感慨;④赏月喜悦;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 8.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月色人(窗户)
    B: 无与为乐者(想到)
    C: 怀民亦未(睡觉)   
    D: 相步于中庭(一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 9. 对《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 10. 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

    A: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