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2. 《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xǐ倚      

    驱dú      采wēi     崔      

                  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4.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 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5. 下面对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前两联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C: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息)
    B: 素湍绿潭,清倒影(回旋)
    C: 未复有能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D: 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7. 请你根据所给语境写出《黄鹤楼》中的一联诗,将语段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国庆节到了,小明和同学们到南方去探访一座名楼,他们一行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晴日里的原野一望千里,似乎都能看见遥远的家乡。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江面上升腾起一层迷蒙的烟雾,家乡也好像为烟幕所隔,望不见了。此景触动乡愁,小明不禁有点想家,他望着远处叹了一口气,说:“哎!现在真可谓是‘’啊!”
    理由: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 8.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D: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末清初文学家,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辽宁省铁岭葫芦岛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 “颂”“赋”“比”“兴”。
    B: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律诗。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 初中阶段,我们集中学习了古代经典长篇小说节选的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其作者分别为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和曹雪芹。
    D: 《沁园春·雪》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西贺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10.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 《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 《〈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