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语文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统编版(部编版)
统编版(五四学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苏教版
北师大版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九年级上册(2018)
九年级下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八年级下册(2017)
九年级上册(2018)
九年级下册(2018)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填2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巧用互文,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上应属于( )
A: 叙事诗 送别诗
B: 写景诗 叙事诗
C: 边塞诗 自由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本诗作者为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与
被称为“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20 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下面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它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展现了云南淳朴自然的民风,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B: 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对一个神秘莫测的洞和“填洞公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诫人们不保护环境,其结果必将受到灭顶之灾。
C: 萧乾的《吆喝》是用地道的京白来写的,它生动地介绍了旧北京街头小商小贩的各种叫卖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层层铺垫和烘托,展示了诗人的穷困愁苦,进而推己及人,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感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 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左牵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论语》)
D: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谢大光在鼎湖山夜半的泉声中听出了乐声,听出了历史的变迁,听出了生命的真谛。
B: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主要运用了对比、烘托和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成功塑造了一位既调皮捣蛋又富有正义感的小男子汉形象,引导人们去关注顽童们的成长。
D: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表明这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借富春江的青山秀水含蓄地劝勉友人要淡泊名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上文(即《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原文题目中的“书”即书信,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 文中“窥谷忘反”一句中的“反”,现在写作“返”,意为返回,这是文言文的通假字现象;句中的“窥”是看的意思,而今义是偷看,这是文言文的古今异义现象。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是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骈句,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散句。
D: “皆生寒树”句中的“寒”,是“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意思,这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好鸟相鸣”与“君子好逑”句中“好”意思不同,分别是“美丽的”、“喜欢”。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
6237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