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古诗文默写。
                         ,暂凭杯酒长精神。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猿则百叫无绝。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⑤《五柳先生传》引用黔娄之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默写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⑤《小石潭记》中通过光线和影子从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 , 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军中不解其  (        )         ②次日(     )      ③领飞三百  (         )          ④此西南十里 (     )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霎绝”相同的一项是(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令 各 将 束 草 掷 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联系选文 , 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古诗名句默写。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③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古诗常化用典故,借古喻今,抒发情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藏刘禹锡对贬官多年后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叹,苏轼则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 , ”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6. 默写。
    ①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 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③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至若春和景明,              , 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7.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是唐代     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     》。

    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阅读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

    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质量评价作业
  • 9. 阅读仲达明的《父亲的隔年花》,回答相关问题。
           ①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②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③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④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⑤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⑥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⑦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⑧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⑨父亲 “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⑩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⑪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⑫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⑬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⑭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其实是……
           ⑮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中“隔年花”的含义。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请说出你对“父亲只是用力地着他。”中加点词语“搂”的理解。
    ②请你发挥想象,简要说说第⒁段中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

    请说说文中第⑽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鲁迅《藤野先生》)
    本文中的班主任老师和链接材料中的老师在作者心中都很伟大,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这两位老师的伟大表现在何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默写。
    ①明月松间照,                     。             (《山居秋暝》)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             (《过零丁洋》)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④孤村落日残霞,                           。           (《天净沙·秋》)
                         ,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
    ⑥浮光跃金,                     。               (《岳阳楼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