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面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 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了解社会大事)
    C: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
  • 2. 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
  • 3. 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
  • 4.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请概括出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具体意思是:
    “我”为什么要对藤野先生撒谎?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请根据文中这段描写,揣摩一下藤野先生的心理,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
  • 6. 本文运用白描手法,抓住藤野先生的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他的性格。请你运用这种写法,写一个人物片段,2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
  • 7. 品读课内语段 ,回答问题。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偏”字有何表达作用?
    画线句中“在讲堂里的”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油光可

    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改为

    改为

    “标致”的意思是
    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 9. 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 10. 阅读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析文字。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