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大多集中于战国,主要原因便是各国“伐交频频”,有为之君主都希望通过变法图强,而根源则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旧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通过变法来实行变革,从而达到“图强”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

    材料三:商鞅变法在战国变法中虽不是首倡,但却是各国变法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成效最大、影响也最深入的。其深刻影响了秦国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的转化,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制度基础,可谓是后来居上。商鞅变法的很多内容,直到一百二十多年后的秦始皇时期,依然还在沿用。

    ——《商鞅变秦》

    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材料二中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各国进行变法的目的。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各一例),并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精准教学阶段性综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 2. 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这反映了西周青铜器(    )
    A: 制造工艺高超
    B: 种类丰富众多
    C: 分布范围较广
    D: 史料价值极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精准教学阶段性综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 3.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体现的制度更替是(    )
    A: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D: 奴隶制代替禅让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精准教学阶段性综合分析材料(二)(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 4. 对下图某国宝的描述正确的有(    )

    国宝档案

    国宝名称:①毛公鼎

    文物朝代:②商代后期

    文物用途:③盛酒器具

    文物价值:④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5. 下列为某剧组拍摄的镜头,描绘秦朝官员书房的陈设,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A: 书架上摆放着《论语》
    B: 果盘里放着葡萄
    C: 书桌上堆满了竹简
    D: 地上散落五铢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6.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 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偃说(建议、说服)上曰:“古者诸侯也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主父偃传》

    联系所学,判断材料一中“封建的社会”所实行的制度名称。
    为完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应补充的内容有A:;B:;C:。根据图表可知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作用在于
    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主父偃是如何帮他解决“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问题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7. 五谷者,万民之名,国之重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下图。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史书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参考。如《汉书·食货志》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史记·平准书》描述:“天下既定,民亡盖藏(人民没有储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四: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出现最早,也是当时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黄河、长江两河流域都是我们国家农业文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而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技术在世界史上得以长期居于遥遍领先的地位。

    材料一中的图1、图2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与材料二描述相关的水利工程是材料一中的哪张图片?
    联系所学,材料中商君为发展农业采取了哪些措施?并概括《史记》所记载的西汉初年的社会景象,为此西汉统治者采取怎样的应对政策?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8. 某班举办历史小报设计活动,选取了“田氏代齐”“吴起变法”等历史事件并画了某次战争的示意图(右图),据此判断小报的主题是(    )

    A: 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B: 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C: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
    D: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9.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学派还主张(    )
    A: 中央集权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顺应自然
    D: “兼爱”“非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10. 《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所反映的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最早开始于(    )
    A: 尧——舜
    B: 舜——禹
    C: 禹——启
    D: 桀——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