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二十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 2. 判断题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  )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早的遗址。(  )   

    山顶洞人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贵贱的差别。 (  )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  )  

    从黄帝开始,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是按“禅让”的办法进行。(  )   

    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禹。   (  )

    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  

    西周诸侯的产生方式是分封制  (  ) 

    我国最大的“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于夏朝(  )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二十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司母戊鼎

    据材料一,指出4例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   

    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请举出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二十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 4.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的哪种制度所取代?   

     阅读材料四,如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二十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 5. 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禅让制   ④世袭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二十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 6. 学了“百家争鸣”后,同学们开始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岭市五校联考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材料二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四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面对材料二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区。材料四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什么能使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上材料使你有何感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世界史(三十三)综合题(4)
  • 8. 古人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体现的主要是(  )       

    A: 政治思想
    B: 教育思想
    C: 生态思想
    D: 军事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中考专题系五十七 综合题 (一)
  • 9.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中,其思想体系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中考专题系五十七 综合题 (一)
  • 10.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 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 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中考专题系五十七 综合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