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是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数据表。据此推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 )

    A: 新经济时代
    B: 经济危机时期
    C: 缓慢回升时期
    D: 高度繁荣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美国经济的发展
  • 2. 以下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的欧美主要国家税率列表对上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

    国家

    1926年(%)

    1931年(%)

    法国

    12

    38

    德国

    12

    40.7

    美国

    20

    53

    英国

    4

    10(1932年)

    A: 各国提高税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B: 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国家间的关税战
    C: 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提高税率
    D: 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九: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 3. 二战以后,丘吉尔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不包括(  )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的组织
    B: 成立欧共体
    C: 建立欧盟
    D: 使用欧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 4.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九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同学们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到了以下图片资料: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其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从这两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对两国的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   
    图二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具体是指什么?   
    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   
    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   
    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从这次探究“改革之路”的班会活动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
  • 5. 主题: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是在20世纪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的什么?其出台的背景共同点是什么?
    俄国和美国的改革的突出的特点各是什么?
    你怎样评价俄国和美国的改革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所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的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结合上述材料,说出材料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一突出问题?
    综合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关注到哪些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
  • 6.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
  • 7. 【改革发展】

    材料一:2014年被诸多媒体称为中国深化改革元年。

    材料二:“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地主阶级成功改革的先例,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请问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意义?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改革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还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请举出史实各一例。   
    两位改革家在他们的改革中的核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学习了中外重大改革,你有哪些感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
  • 8.  纪录片《金砖之国》的热播,让人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中、俄、印、巴、南非五个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世界殖民地分布图新课标第一

    材料二: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郑州打造中原经济去核心增长区

    材料三:“金砖”源自英文“BRICS”,十年前,由美国学者创造的这一概念如今风靡全球,成为新兴经济体的代名词。四年前,一场危机让上世纪“大萧条”的梦魇重现。风雨飘摇之际,金砖之国以群体崛起的姿态,改变了两百年来世界经济主要靠发达经济体驱动的历史。

    ——《金砖之国》解说词   

    近代以来,金砖之国中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相继沦为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结合材料一的地图,请挑选一个国家列举相关史实。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二战后,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结合材料二,请清指出独立后的中、印两国是如何实现经济振兴的?   
    有人说,对于俄罗斯而言,成为“金砖之国”意味深长:当年的苏联是世界超级大国,但某段时期,俄罗斯风光不再。结合所学情指出,致使“俄罗斯风光不再”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三中上世纪“大萧条”所指何事?“金砖之国的群体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
  • 9. 材料一  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二: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材料四  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纯收入133.6元增加到686.3元。                           

    ----摘自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

    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惠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分析其原因。   
    推动上述四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
  • 10. 比较归纳,探究规律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的规律。

    制度创新

    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国家良性崛起的动力。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有力保障,战争与和平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基本方式。

    大国关系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       , 维护了国家统一。20世纪9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   ”伟大构想在港澳地区成功实践,为国家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范例。   
    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一:美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