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 整顿大城市经济秩序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3.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解是人入口及其看上经比重,导数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 “包产到户”的实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4. 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三大改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5.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6.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 农村停产革命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总人口数量

    占总土地数量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1952年底,3亿多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全国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62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461亿元,粮食总产量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上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归纳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作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8. 土地改革后,国家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的原因不包括(    )
    A: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B: 一家一户经营不能合理使用土地
    C: 农业生产毫无发展非常落后
    D: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法》

    根据材料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小明在笔记里写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土地公有制在我国得以确立。”请问小明的笔记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材料二:

    宣传土地政策          农民分得土地  土地房产证所有证

    材料三: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感受。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运动?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