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巩固新生政权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2. 新中国成立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文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3. 契约凭证是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下图凭证,我们可以了解(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4. 如表为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新中国的成立
    D: 《共同纲领》颁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5.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6. 小华要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文献,下列可供他查阅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7.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做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粱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8.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 土地公有制的建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 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9. 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归(    )
    A: 农民所有
    B: 合作社所有
    C: 集体所有
    D: 国家所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
  • 10. 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A: 推行土地改革
    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