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单元测试卷
  • 2. 下表为我国1958-1978年间粮食总产量和增率情况表,1958年—1961年粮食总产量和增率方面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78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1976516968143851365030477
    增率(%)1.32-16.48-17.96-5.387.23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注重重工业发展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C: 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单元测试卷
  • 3. 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单元测试卷
  • 4.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文化大革命运动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单测】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二十六) (期末测试卷二)
  • 5. 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鞍钢三大工程相继竣工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Q21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6.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也折射出当时历史的现状。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历史现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 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
    D: 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单测】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九)(下册第五、六单元)
  • 7. 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读下图,对数据背后的政策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

    A: A处经济高增长得益于“一五计划”完成
    B: B处经济高增长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C: C处经济断崖式下跌是“大跃进”的恶果
    D: D处经济回升得益于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单测】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八)(下册第六单元)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    2017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

    排名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1

    美国

    195558.74

    2

    中国

    131735.85

    3

    日本

    43421.6

    4

    德国

    35954.06

    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周刊为什么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
    结合材料分析l978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

    材料三:在l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的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中有“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请你用史实分析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人选该名单的理由。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单测】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八)(下册第六单元)
  • 9.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大跃进”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 10.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