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创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下列关于“文革”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②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③文化教育空前繁荣    ④人民蒙受深重灾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2. 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邓小平这一看法,说明了他(    )
    A: 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B: 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C: 着眼于个人历史功过
    D: 赞同毛泽东发动“文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3.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4.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 农业合作化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5.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   真理标准、大跃进、人民公社
    B: 阶级斗争、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大跃进、人民公社
    D: 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6. 作家姜淑梅在书中写道:“李少连,北京人,平常厂里机器出了毛病,他一收拾就好。造反派说他是技术权威,有海外关系,还是资本家成分。白天开批斗会……听说晚上斗得更狠”这种现象出现在(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过渡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7. 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 “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D: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8. 下图所示宣传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9.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2017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

    排名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1

    美国

    195558.74

    2

    中国

    131735. 85

    3

    日本

    43421.6

    4

    德国

    35954.06

    材料三:在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的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中有“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周刊为什么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
    结合材料分析1978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
    请你用史实分析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入选该名单的理由。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孟建平】九年级(全)历史与社会测试卷(八)(下册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