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材料一: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首次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这是一次充满希望和面向未来的历史性访问。访问实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全面战略升级,推动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安全合作与务实合作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传递出中国经济鲜明的政策信号,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再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信心与智慧。

    材料二: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美联社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从当今世界的主题角度谈谈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有何历史意义?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本世纪初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什么?   

    “中国力量”的发展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中国力量”足以显示我国的实力,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请分析其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  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回顾式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进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忆辉煌——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材料一

    步骤三:探复兴——回顾中国人为走向复兴进行的探索

    材料二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元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A、C、D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这一过程中,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重要表现,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在十三大 上,我国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请简要写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   
    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2005

    31.0

    8.0

    61.0

    --改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材料二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了法国和美国。--摘自曹文柱 杨宁一主编《历史》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况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l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 《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撰文:“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成功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正式提出这一“转向”是在(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7.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  )       

    A: 民族团结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祖国统一
    D: 外交成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8.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0.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请回答: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怎么的改革? 其结果如何?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在这种形势下,我们 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
    我国现有五个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综上所述,我国探 索出了怎样的建设道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题七;就业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