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 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 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第一年26.632.141.3

    第二年27.234.338.5

    第三年28.836.734.5

    A: 1949~1951年
    B: 1953~1955年
    C: 1958~1960年
    D: 1979~1981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

    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


    A: 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