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副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 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读下表:分析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年份

    2003

    2005

    2006

    2007

    2010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1.64

    2.26

    2.71

    3.49

    5.93

    世界排名

    6

    5

    4

    3

    2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实行改革开放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     )


    A: 党的八大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八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深圳和浦东发展的共同点有(     )

    ①都位于沿海地区

    ②国家都对这两个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

    ③都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南部和东部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④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有(     )

    ①多层次    ②多渠道    ③全方位    ④宽领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经济特区的兴办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门。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     )

    ①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②吸收外国资本

    ③扩大对外贸易                     ④实行“一国两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里的“圈”及“座座城”是指(     )


    A: 香港特别行政区 
    B: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 经济特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