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划定“耕地红线”的做法(   )
    A: 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
    B: 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C: 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
    D: 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006041959013
  • 2. 漫画反映的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的(   )

    A: 气候变暖问题
    B: 水资源短缺问题
    C: 水土流失问题
    D: 环境污染问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2006042012117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地图和图表,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为什么历史上田纳西河流域从森林密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不适合农耕的贫困之地?请结合相关链接,用图示来回答这一问题并把它画在下图空框中。

    田纳西河流域的上述变迁给我们区域发展留下什么深刻的警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中考复习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
  • 4. 下列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 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B: 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
    C: 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
    D: 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四)(历社部分)
  • 5. 特别的贡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他们的贡献在于(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增加资源数量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
  • 6. 我国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长三角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加大宣传力度
    B: 跨区域调配
    C: 开源与节流
    D: 加强能源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
  • 7. 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回答小题。

    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

    单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    )
    根据表格,为了更好的实现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的国策和战略有(    ) 

    ①科教兴国战略

    ②对外开放

    ③一国两制

    ④节约资源

    ⑤环境保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
  • 8. 2017年5月,我国宣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储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点。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将(    )

    ①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需求    ②扩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

    ③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④改变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
  • 9. 面对300多的空气污染指数,河北石家庄市的市民李贵欣将当地环保局告上了法庭。他的这一举动,给当地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对策,其中合理的有(    )

    ①加强汽车尾气的监测,报废不达标汽车

    ②将燃煤排放污染高的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

    ③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产品

    ④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机制,倡导低碳出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
  • 10. 建设海绵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下图为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材料二:

    宁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可供借鉴的经验

    市政府制定通过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慈城——姚江片作为试点区域,政府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并投入资金60.42亿元。

    通过专家讲座、媒体等方式加强“海绵城市”宣传。

    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凝土村料推助“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哪一资源问题?体现哪些国策和战略?
    结合示意图分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宁波有哪些可供其它城市借鉴的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历社补题(地理部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