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有关。
    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
    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有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台州市三门县城关中学等三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到第3章第1节)
  • 2.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

    猜想: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钢球质量m/kg

    抛出点离地高度h/m

    水平抛出的速度v/(m/s)

    落地时间t/s

    落地点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m

    1

    10

    2

    1

    0.64

    0.64

    2

    20

    2

    1

    0.64

    0.64

    3

    10

    2

    2

    0.64

    1.28

    4

    10

    4

    2

    0.91

    1.82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有关,与无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海宁新仓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①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②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海宁新仓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总能有所收获
    B: 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 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 测量就是把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5. “拓展观察力”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克服了感官的局限性,开拓了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下列科学实例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段的是( )
    A: 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天体
    B: 用显微镜来观察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
    C: 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运动极快、肉眼无法辨清的运动过程
    D: 用地球仪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6. 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均填序号)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7. 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⑦⑥
    D: ④⑤⑦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8. 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 黄瓜
    B: 青椒
    C: 芹菜
    D: 白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9. 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 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 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 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 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10. 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现象经常发生,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灵颗粒溶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 80mL、60mL、40mL、20mL 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 A、B、C、D 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②选取 50 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 1~5 组的相同培养皿中。

    ③向 1 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        ▲         , 将 5 个组同时放置于 25℃环境恒温培养。

    ④每隔 24 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③,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⑤7 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种子发芽率

    90%

    60%

    50%

    30%

    10%

    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
    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越强。
    为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选用 10 粒而不是 1 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