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金属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合金,五角硬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硬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
  • 2. 将金属M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3. 为了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一周后发现①中铁钉生锈, ②③中铁钉不生锈, ④中铁钉严重生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管中铁钉锈蚀最严重的部分。(选填“甲”、“乙”、“丙”)
    要得到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应对比的实验组合是
    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 接触。
    对比①和④试管, 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4.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 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a、b 两种金属在盐溶液中均 为+2 价),进行了如图实验,发现a、b 表面均有金属析出,而 c 表面没有变化。请回答:

    进行甲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李敏同学得出了“a 的活动性 b 强”的结论, 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在以上实验基础上,王芳同学增加一组实验丁,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c,请在答题卷的方框内画出实验丁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5. 我国古代人发明了湿法炼铜,其主要过程是用稀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 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有关湿法炼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湿法炼铜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铁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失去电子变成铁离子
    C: 当溶液变为无色时说明硫酸铜已经反应完全
    D: 硫酸铜溶于水能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6. 你注意过吗?家庭使用的铁制工具隔一段时间不用就变得锈迹斑斑,而广场上矗立的不锈钢雕塑,几经风霜雨雪总能保持原有的本色。
    铁与空气中的直接接触会导致铁制品的锈蚀。
    金属铝化学性质比铁更活泼,但是铝锅、饮料罐大量使用铝材料,这是因为它的表面易生成一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7. 小乐在验证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制出了美丽的“金属树”。其方法为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铝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需要打磨铝丝是为了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B: 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 得到“铜树”后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溶液
    D: 得到“银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AgNO3=2Ag+Al(NO3)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8.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中一定有;滤液B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小乐做了“铝与酸反应”的系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在试管中放入一枚未打磨的铝片,然后注入适量pH=4的稀盐酸。铝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

    铝片和稀盐酸在开始阶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用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
    从a点到b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2:小乐将另一枚打磨过的铝片与适量pH=4的稀硫酸反应,结果生成氢气速率很慢。

    针对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的现象,小乐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促进作用;

    猜想2: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阻碍作用。

    为了验证猜想,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加入的两种固体物质A和B分别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10. 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这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化学性质:性。
    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信息如表:  

    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Fe2O3

    Fe3O4

    FeO

    颜色

    化学性质

    可溶于酸

    常温下不溶于稀酸

    可溶于酸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开元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