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观察分       观察和       观察,还可以分       观察和       观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认识科学规律,掌握科学原理要通过(    )

      ①观察  ②实验  ③分析  ④归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将稍微有些凹陷的乒乓球放人热水杯中,乒乓球会 ,这是因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现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义乌市六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科学老师在做“乒乓球实验”时,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A: 变瘪        
    B: 鼓起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左下图,然后加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测得该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选填“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 7. 铺设水泥路时,有时要在水泥里面掺入少量纤维材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水泥中掺入纤维材料是否会影响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设计好方案,利用图中装置用落锤对样品进行连续撞击直至样品断裂,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来判断。
    表中“   ▲  ”处填写的内容应为
    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 8.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 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 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 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 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五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调研试卷(到第2章)
  • 9.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从溶液碱性的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买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 10. 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秒)

     速度(米/秒)

    纸杯质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

    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

    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

    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

    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
    本实验的结论是
    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